《等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20 00:50:10
《等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等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等式与方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等式与方程》教学反思1

10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组织的数学“同课异构”活动,此次活动分别由焦xx老师和王xx老师讲五年级上册的的《认识等式与方程》一课,聆听了杜主任的精彩点评。这次活动,我深刻地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特别是这两位老师对同一教材都有独到的见解,设计风格完全不同,但都突出了方程的本质。

一、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

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xx老师在炫我两分钟这一环节采用讲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

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达

一方面教师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另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信息,并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尤其是xx老师这节课很好的得到了呈现。

三、教师注重评价

xx老师的这节课采用的是的隐性评价,教师的加分或奖励由组长进行记录,然后课下在进行汇总,给每个小组加分,这种形式的评价避免在课上浪费时间;而xx老师则采用显性评价,随加随记的方式,这也有利于各小组在落后的情况下勇于追赶其他小组;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发言、深入思考。

四、立足学情、深度挖掘教材

两位老师都能立足学情、深挖教材深度,xx老师在课上小研究设计上没局限于教材,而在天平左侧设计了一个未知的小苹果,让学生充分想象,用不同的图形、字母等来表示,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未知数的真正含义;而xx老师在这个环节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制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课件,让学生深刻理解了等式、不等式、方程,再通过分类进一步加深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两位老师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吃了“方程”这顿大餐,也让听课的老师极为震撼。

两位老师分别进行了说课,理论联系实际让我们再次感受“感悟数学本质,经历数学建模”的理念。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觉得,在讲台这个不大的舞台上,只要有孩子们,有我们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耕耘,那么这个舞台一定是最绚丽的。

《等式与方程》教学反思2

本课从天平的平衡与不平衡引出等式,根据老师提供的天平图,学生写出等式或不等式,再把这些学生写出的式子进行分类,从分类中的得出等式和方程之间的联系,展示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整个过程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从生活实际——天平实验中引进,学生有生活的经验,很自然地想到两种不同情况,并用式子表示,引出等式;其中有含有未知数、不含未知数的两种形式。体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可以展现生活”这一大众数学观,也体现了科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通过观察,探寻式子特点,再把这些式子进行两次分类,在分类中得出方程的意义,也看出了构成方程的两个条件,反映了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过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对于突发状况不能机智应对,

在各小组交流时,部分学生没按要求做,而是把题中给的x计算出来,我在小组巡视的时候已经看见但没提示学生,导致挑战组在交流的时候出现三个错误,这是我应该讲解一个,可我三个一一讲解,浪费了时间。

在班级展示提升环节,学生分类时位置不对,这时,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而不是指挥学生放的位置,导致学生不知所措。

二、对于教学设计不能熟记于心

在学生进行分类时,我竟然忘了5+a存在,导致学生误解为它是不等式,所以在做游戏这个环节,学生就误解为2a+10为不等式,可想而知,由于我的疏忽大意导致学生的误解,在这方面我要更加谨慎。

三、课上语言随意性

在游戏这个环节,应说不含未知数的等式请回倒座位,我却把未知数说成了字母,这样说学生可能就认为是字母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课前应该思考该怎么说,而不是随意说,让学生误解。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放手去做,相信孩子的能力,逐步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等式与方程》教学反思3

《等式与方程》教学反思 这是开学第一天,我给孩子们上的新课内容。课堂气氛很活跃,孩子们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本节课的重点是方程的概念以及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句话中包括两个条件,一个是"含有求知数",一个是"等式"。因此,"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个重要的内涵。 在上课之前,我本来是想带天平演示以加深孩子们对等式的理解和掌握,后来 为了课堂实行方便有效,我只带了挂图,孩子们也学的很积极。在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断定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要从两个条件入手,一是"含有求知数"二是"等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从而学生互相问,这个为什么不是,哪个为什么不是。含有求知数:5Y不是方程,因为不是等式。5+8=13不是方程,因为没有求知数。所以方程既要是等式又要含有求知数。 X+Y=Z也是方程,因为含有求知数,并且是等式。Y=5也是方程,因为含有求知数,并且是等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基本上可以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也分清了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

《等式与方程》教学反思4

本节课中学生学习等式的性质是没有多大的难度的,在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方程时,难度也不是很大。课本安排了不少解方程的题目,学生都能一一解决。仔细观察课本,其实会发现课本上在慢慢增加根据具体情境列出方程并解方程的题目。这是本单元的难点,这就需要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来写出方程。将等量关系写出方程和学生之前根据等量关系解答是不同的。

学生不太习惯,导致列的方程奇形怪状。这里有必要深入探究方程的含义。根据上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方程是从等式演变而来。含有字母的等式才叫作方程。换言之,方程其实是一种含有未知量的等量关系的一种表达式。我们只需要将等量关系找到再将其表达成方程即可。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以往大部分的解题经验所写出的等量关系是从结果出发来写的,一切为结果服务这样一种逆向的思维过程。而现在写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却是从条件出发的一种正向思维。

虽然在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从条件出发和问题出发两种不同的解题策略,但这离帮助学生形成这两种思维还是远远不够的。通过这样的分析,那我们在引导孩子列方程时,就要从条件出发,找等量关系来列方程了。先要帮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在引导孩子根据等量关系表达出相应的方程。这一点的学习时必须的。……此处隐藏6197个字……问题?一一列举出来。

4、阅读范老师博客上的《关于方程的资料(1)》。

备学中,孩子们的真实思考最可贵,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1、孩子们认为自己懂的地方有:

陆瑶:方程这一单元,里面有一个等式是我学过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未知数。

天奕:把一个没有余数的算式,加、减、乘、除都可以,把一个数变成“x”,这就是方程。

李好:我发现用x表示一个未知数,是我们低年级下学期学过的知识。(用字母表示数)可那学期学的字母是求不出来的,可这里的字母却是求出来的。

小睿:像2+1=3、3-1=2这样的式子叫等式,其实我们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认识了等式。

萱萱:我知道有一些数量关系式可以让我们求出未知数: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积÷乘数=乘数、乘数×乘数=积、除数×商=被除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小立:比如8+○=19,那么求○是多少,只需要用19减8,○是11,在这里是一样的,只不过把○换成了x。

我无法想象我独立备课或与其他老师集体备课是否会有这么具体生动的教学资源,反正在我课前浏览的那么多教育网站中,没有搜索到这些鲜活的内容。这些来自孩子真实的“最近学习工作区”的声音,不正是课堂教学之“源”吗!

2、孩子们认为不懂的地方有:

秦秦:如果x+3<100,那x是多少?

戴戴:方程为什么含有未知数?

小雯:x可以表示未知数,那么abc可以表示未知数吗?

干干:方程一定要有等式才可以成立吗?范老师,我妈妈有时看到我一些难题不会,就写什么x的,我终于知道了方程。

小雨:方程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面积问题,数量关系……

我很欣赏小雨的问题,这正是知识之“流”呀!因为它道出了学习方程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学习它,到底用它来解决哪类问题?小雨的问题,提醒我在教学目标设定中,一定要让孩子们学完这个知识后,拥有这样的判断力,思考力。

清儿:等式和方程有什么不同,那它们又是什么关系呢?

炜炜:不明白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区别。

不少孩子问这个问题,说明对于式子、等式和方程的逻辑关系,学生需要老师的引导帮助!

晓哲:怎样才能算出未知数?

呵呵,小家伙们总是思维敏捷,总是透过窗户,看到更远的风景。

小楠:方程可以有大于号、小于号吗?

课上交流以后,相信孩子们会有正确的认识。

小叠:有没有乘法方程式?

通过翻阅孩子们的备学,我发现,不仅老师需要知道数学知识的“源”与“流”,学生也有能力发现数学知识的“源”与“流”。在发现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回想,建构合理的认知结构,同时思维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备学以后的讨论更有意思:

小璜益:方程不是一个完整的等式,因为有一个数是多少还不知道。

萱萱:我爸爸在教我做一些课外题时,他用的就是方程。

小叠:方程里用x来替代数字。

孩子们聊到兴头上的时候,有个孩子问,怎么才能知道方程里的未知数是多少?我说,你们随便考考我,我都知道。

小岩:x+100>120。

小欣:这个不是方程,方程必须是等式,这个不是等式。

小恺:x+110=210。

小欣把110听成了120,就说,x等于90。

孩子们一片疾呼:x等于100呀!!!

还有几个孩子站起来振振有词的解释x等于100的原因。

呵呵,意外的听错数字,却让我看到了孩子有极强的学习能力,还没有教,其实他们已经有了一些经验。这些现象,又将成为下一场备学的起点。

每节课的开始,找到一些结点,让孩子们动起身心,铺一些知识小路,老师顺着孩子的思维去引导他们创造,探究,发现,总结,体会数学的简洁与抽象,发展自己思考的能力,那样的学习交流,是我所追逐的样子。

听听孩子们对备学的感性体会:

小欣:备学就像是吃饭前的开胃菜,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吃饭,吸收菜里的营养;备学就像是砍柴前磨了的刀,使砍柴更加轻而易举,更方便;备学就像是活动前的热身,使活动更加安全、快乐。备学给了我们一篇倾诉的天地,备学给了我们一个展示的舞台。我爱备学。

小涵:我觉得备学就像一颗知识的种子,当我们开始新一学期的备学旅途,就是在给这颗种子浇水、施肥,让它快快长大。当我们结束了一学期的备学后,这颗种子就长大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树上的果实非常多,各有千秋。这些果实,就是我们每天记下的备学,备学后的与同伴交流所得的收获,就是我们努力后的回报。

奕奕:对我来说,备学就像是老师的备课,为了明天的课程而做准备,就像海棠花,冬天积蓄力量,到春天抽出枝条,绽放美丽。

备学,点击着孩子数学世界的“源”与“流”,更点击了一份学习数学的快乐与乐趣,孩子们享受备学,享受数学。

《等式与方程》教学反思12

为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我首先设定两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感知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分别讨论: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与不等式。讨论时,结合函数图象从“数”和“形”的角度,进一步体会“以形表数,以数释形”的数形结合思想。现就我本节课教学情况反思如下:

教学优点:

1.能积极学习并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应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明了的展示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且课堂容量大、课堂效率高。运用幻灯片让枯燥的理论知识直观、形象、生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能紧紧抓住教学重难点进行精讲精练。本节课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会用函数的观点解释方程和不等式及其解或解集的意义,掌握用图象求解方程、不等式的方法。教学时,每讲一个知识点,我都会及时给予训练题进行巩固,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把难点知识逐一击破,也让学生一点一点的感悟到用函数模型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和简便性。

3.“数形结合”思想的完美体现。我能够从“数”的方面来解释方程的解及不等式的解集,反过来,又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从“形”方面直观地表示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或解集的含义。实质就是图象上对应点的自变量的取值或取值范围。这节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4.课堂练习设置恰当。练习量适中,能达到及时训练巩固的目的;练习题的难度有梯度,层层递进;题型新颖,有选择、填空、回答、解答题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提高理论知识的认识水平;难度把握较好,情境1、情境2属于铺垫性练习,探究题属于讨论性题型,练习题属于巩固性题型,最后的热气球问题属于拔高性题型。

教学不足:

1. 课堂容量有些大,学生组内讨论时间较少。

2. 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估计过高,用函数观点解释方程、不等式,学生只可意会,不会言语表达。

《《等式与方程》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